IAM团队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

2015-12-21

近日,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维院士所领导的创新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数理科学学院(School of Physical and Mathematical Sciences)物理与应用物理系(Division of Physics & Applied Physics)于霆教授合作,在锂硫电池正极材料的研发、设计,及其电化学性能改良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世界上首次采用超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材料(单层厚度约7纳米)对硫-碳黑复合物纳米单元进行微包覆处理,设计并制备了具有长寿命、高库伦效率的正极材料。该超薄过渡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材料可与锂离子发生不可逆反应,生成的惰性物可起到电极保护层的作用,巧妙地克服了传统锂硫电池电极因多硫化物溶解所造成的低充放电效率、短循环周期、低倍率特性等诸多问题。这一原创性研究成果对深入了解并改良锂硫电池的电极性能及未来产业化具有重要的科学指导意义,同时拓展了氢氧化物纳米材料在电极保护方面的新应用,潜在地促进了储能电池技术的发展。


相关成果近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这是一年来,黄维院士团队继在《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纳米技术》(Nature Nanotechn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之后,再次在Nature系列期刊上发布重大原创性学术成果,标志着团队在科研创新平台的推动下取得了又一新的标志性突破。